盛吉林:抚州商帮文化纵横谈
2019-07-02 11:05:57
  • 0
  • 0
  • 2

抚州商帮文化纵横谈

人们谈起商业、商人、商帮,开口闭口说的最多的是晋商、徽商、浙商、闽商,或者宁波帮、潮州帮。因为他们确实红极大江南北。近年来,这方面的著作、文章很多,电视剧也纷纷亮相荧屏。特别是央视《乔家大院》的播映,引发了新一轮对商帮文化的热议。在我赴浙招商的过程中,也经常会和客商朋友聊到这类商帮的话题。这段时间,我正好由单位派驻到南城县株良镇城上村包村扶贫,乡村寂静的夜晚,正好有些闲余时间,让我重拾快要荒废的笔墨。于是,我把原来与客商朋友聊天的内容作了一次简单梳理,形成了这篇《抚州商帮文化纵横谈》文章,希望能与大家同作商榷。

一、抚州商帮的兴起与盛况

1、借明朝统一之力兴起的抚州商帮,是江右(江西)商帮的主力军,在全国都较有影响。在很多人看来,抚州是一个文化鼎盛之地,在外的抚州人往往被贴上才子的标签。仿佛抚州这个地方很难与商业挂得上钩。

但翻开明王朝的史籍,我们会发现一段让人惊异的历史。在众多商帮中,最早成形者,并不是我们现在熟悉的徽商、晋商等,浙商、闽商,地处江西中部、声名并不显赫的抚州商帮却拔了个头筹,它早在宋元时期就颇具规模,明朝前期更是独领风骚。从时间上来推断,在抚州商帮风光了约500年之后,到了明朝中后期及清朝前期,晋商、徽商、浙商的才开始兴起。

这个明王朝实际上,是一个很独特的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从南向北统一中国的王朝。中国统一,多数延袭由北而南的进程,具体来说,应该是“起于东南,成于西北。”主要原因是,战争说到底打的是后勤,说白了也就是钱和粮,目前,美国的奥巴马敢在全世界耀武扬威,说穿了,就是人家口袋里富的流油。而东南也就是今天的江浙一带,历来就是中国的钱库和粮仓。只要东南一乱,政府就筹不到钱粮,也就基本丧失了武力平叛的能力。所以只要东南一乱,那么这个王朝也就基本上完了。这就是起于东南原因。但是在东南很难统一全国,反而是来自西北的势力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因为东南的重要性必然会成为官军的首要打击目标,而东南一带地势平坦难以坚守,当地居民生性文弱,难以招募到优秀的兵员,而且东南不产战马又远离产马区,无法建立骑兵。而西北陕西、山西恰恰相反,这里民风彪悍尚武,可以就地征兵;三秦之地土地肥沃,可以就地筹粮;西北紧邻蒙古、新疆等产马区,可以建立强大的骑兵。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可以抵挡官军的进攻,而慢慢积累实力,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兵出函谷关,精锐的骑兵几天内就能打到洛阳城外。而明王朝能实现由南方向北方统一,与朱元璋策略对头,尤其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有很大的关系。不称王就不会引起元朝的注意,来自元朝的压力绝大多数都被称王的陈友谅人承担了,朱元璋反而趁机扩充实力,最终积累了“王天下”资格。

抚州商帮的发展,就与明王朝统一进程的渊源关系极大。明朝初期,朱元璋建都南京,其第一个设省的地区便是江西。在对全国的统一过程中,明军都以江西为基地,北伐中原,进军西南。军需给养多依赖于江西供给。而抚州素有赣抚粮仓之称,自古以来,就有抚河(汝水)水干一半,江浙米贵一倍的说法。他所谓的广积粮,其实多数积的是咱抚州的粮。在这场改朝换代的战争中,抚州商帮随着军队的推进,借机全方位铺开,将本地的商品(主要是农副产品和生活必需品)行销到中原大地和华南、西南各省。社会上也有了抚州商人“一个包袱一把伞,走南闯北当老板”的谚语。

2、名扬天下的茅台酒背后,隐藏着抚州商帮鲜为人知的辉煌。说起茅台,就让人想起享誉国际的茅台酒。其实这种酒,专指酱香酒中最为知名的一个品牌“贵州茅台酒”。它使用的是“五星”和“飞天”商标。出于误解,大家印象中的茅台酒都是奢侈品。而我们国家认定的是,只要在茅台镇的范围内,采用其传统生产工艺及原产地出产的糯高粱酿造的酱香酒都可以叫做“茅台酒”,但不可使用“贵州茅台酒”标识。由此可知,此茅台酒,不等同于彼贵州茅台酒。当然,在众多的茅台酒品牌中不乏品质高、价格平,适合老百姓饮用的酒。因为它和“贵州茅台酒”同享茅台镇传统酿造工艺、原料。

但只要你走进贵州茅台酒厂内的国酒文化城,有一组资料就会赫然映入你的眼帘:茅台酒创始人华联辉,祖籍江西临川,在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他最先恢复茅台镇上中断多年的酒业生产,取名为成裕酒坊后改为成义烧房,俗称华茅。他主要经营盐业,开设“永隆裕”盐号,是贵州首屈一指的大盐商。当时他生产酒,只是附带业务,类似家酿,仅供家庭饮用和馈赠、款待亲友。后经其三代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华联辉之子华之鸿在茅台酒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金奖之后,也只将产量稍微扩大了一点。1949年,政府将茅台镇上三家酒坊,华联辉的“成义烧坊”、王立夫的“荣和烧房”和赖永初的“恒兴烧房”组建为现在的贵州茅台酒厂。

根据这一资料,国酒茅台与抚州商帮有着割舍不断的渊源,应该无可辩驳。逻辑学中说最好的证据就是自证。这让我想起小时父亲跟我讲起,一个南京盛姓后裔前来我老家荷树际村寻根问祖的故事。彦师盛公是我村始祖,因斩李密、平王世充有功,封为葛国公。其后裔在江苏南京繁衍的很好。中国有些人不乏好奇心,喜欢追寻清楚自己的来龙去脉。于是有个南京的盛姓族人前来索要《盛氏族谱》。谱这个东西,在老年人心中是很神圣的东西。一般不轻易示人,就是族人自己要看,也要选择良辰吉日,放挂鞭炮,沐手而阅。盛姓族人当然不肯把谱拿出来给一个素味平生,连面都没见过,自称为盛姓后人的外地人看。可能临出发时也没考虑周密,忘记让乡政府、村委会出具个带有大红印章的证明。那时身份证这个东西,不象现在这样规范与普及。电话机手机更是奢侈品,一个月的费用都要好几百,寻常百姓只能望机兴叹。自然无法向当地核实他的个人信息。如是一般之人,只能空手而返。然而他只说了一句话,便如愿以偿。他说,中国人都喜欢充大,喜欢让别人管自己叫爷。如果我不是盛姓后裔,凭什么穿越千山万水,来做别人的孙子呢?究其实,他的话就是自证。

3、《红楼梦》中美仑美奂的大观园,引起无数人的猜想,但很少人关注到,它确与抚州商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大观园究竟在哪里?近年,红学大师韩吉辰发现,天津的水西庄就是大观园确的原型。根据可查史料,天津水西庄的建造者查日乾,祖籍临川。他与儿子查为仁均为盐商。《抚州商帮名录》是这样描述他们的,著名盐商、家财豪富,民间俗称“阔查”“查半城”。居水西庄。很多文献用“堂堂天津卫,名园水西庄”来形容水西庄在天津历史地位。民间更有“不到水西庄,枉来天津城”之说,这就把津沽大地和当年抚州商帮所建的水西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为什么说大观园与水西庄有关联呢?著名红学家邓云乡先生说,《红楼梦》第十六回记载,贾琏从南方回到荣国府家中,贾蓉告诉他:“老爷们已经议定了,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可以盖造省亲别院了,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由此推断大观园原型应该具备四个特点:一是规模宏大,“三里半大”的面积;二是以水面取胜的集景式园林;三是要与皇帝皇后巡幸等活动有关联;四是即这座私家园林还必须有可能使曹雪芹熟悉和体验的机会。经过研究,红学专家韩吉辰发现水西庄这四个特点全部具备。另外史料明确记载,曹雪芹著书黄叶村,而天津的西沽又名黄叶村。韩吉辰在他讲述《红楼梦》与天津水西庄的不解之缘时,说到:查(嗣庭)家与曹寅家、佟(□)家、李(煦)家四大家族显赫一时,且四家过从甚密,交往频繁。但在雍正初期,却都横遭灾难。雍正四年,查嗣庭“维民所止”案发,轰动全国。由于查嗣庭在那年主持江西省试,出了一道试题:“维民所止”。语出《诗经•商颂•玄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意思说,国家广大的土地,都是百姓所居住的,含有爱护人民之意。但有人却在皇帝报告,说维、止两字是“雍正”两字去掉了头,暗示要砍掉皇帝的头!雍正勃然大怒,下令逮捕查嗣庭入狱。这就是一桩清代有名的“文字狱”。雍正五年十二月,抄曹家。曹雪芹开始饱尝生活的艰辛和人世的冷暖。在这场骇人听闻的抄家惨案中,曹李查佟受害者无数。据海宁查氏后人传说:曹家被抄时曹雪芹尚幼。举家赴京时因吉凶难测,遂将曹雪芹托付给水西庄查家。这就是后来的“曹雪芹避难水西庄”的来由。韩吉辰这个发现得到了著名红学家周汝昌的支持,他曾专门写诗赠送韩吉辰以示肯定:藕花香散水西庄,说到红楼意味长。独有痴人心最挚,夜深考索待朝阳。

作者;盛吉林13970425601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